为进一步贯彻语文新课标理念,推进教育教学课堂改革,近日,我校“同行·致远”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了潘庆玉老师的《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解读》和罗树庚老师的《“课程总目标”解读》。
潘庆玉老师报告中指出“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潘庆玉老师站在时代的背景,说明核心素养之必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素养构成,地位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这些方面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人文性,也反映了语文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罗树庚老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说明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进步性,在两版课标比较中发现新课标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坚定文化自信,强调语言运用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位置,凸显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创造。
语文不仅是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学生了解世界、表达思想、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总目标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通过对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解读,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共同体全体老师认真学习报告,并认真记录思考,由输出到输入,真正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了文化自信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向学生传授这些优秀的文化,日常的古诗文诵读,课文教授等学习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以文化人,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我们国家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刘苗
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解读和“课程总目标”解读的学习,我认识到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的内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道理外化为实际行动、内化为精神追求,成为文化自觉。
——陈美荣
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语文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一种对于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以后的教学方向。
——姚文韬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涉及到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这需要我在教学中具备跨学科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史晴
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且学且思,且思且行,把新课标精神理解到位,并贯彻到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每一个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