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工作动态
《山东教育》报道galaxy银河官网科学教育的典型做法
2023年06月25日 23:21:20 作者: 点击:

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2023年6月《山东教育》(小学)以《建一所没有“围墙”的科学校园》为题,对galaxy银河官网科学教育的典型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山东教育拼图.jpg

建一所没有“围墙”的科学校园

——galaxy银河官网科学教育纪实

山东省galaxy银河官网  徐勤波

 

近年来,galaxy银河官网坚持系统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力求解决中小学科技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资源开发及科技教育普惠路径探索等关键问题。历经20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建构了“全员联动·全科整合·全程贯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没有“围墙”的科学校园,促进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全面提升。2022年5月,学校申报的科技教育成果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是荣获一等奖的120项省级教学成果中唯一一项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2023年2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

微信图片_20230625215536.jpg

一、师资“没有围墙”,实施全员联动培养举措

学校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校园科教活动,把科学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和专家学者、学生家长等吸纳到科技教育实践中来,形成学校内外互动、多元、协同的全员育人体系。

多渠道培养专业教师。校内组建科学研究团队,统筹规划师资培养,通过制度建设、教研培训、评价引导,调动各学科教师积极研究科技创新教育,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水平提升。10年来,学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300多人次,有68位教师成长为具有学科文化教师和科学活动指导教师双重身份的“双师型”人才,有28人次荣获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创新类教学成果奖。

多途径聘请领域专家。学校积极吸纳专家作为科技教育辅导员,为学生了解科技前沿信息、近距离接触行业顶级专家创造机会。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研究员魏成阶、徐文耀、周家汉、周红章等先后到学校参加科技节,为学生作报告,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崔伟宏两次到校参加科技节,五次亲自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他向学生动情地说:“核心科技必须要自己研发,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究员张厚英在报告会上,当场摘下中国科学院院徽赠予现场提出高质量问题的魏安双铄同学。

多形式吸引家校政社爱心人士。学校积极邀请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科技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成长提供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实践与学习环境,实现家校政社协同,全员育人,全空间育人。

学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并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市科技馆、博物馆、临沂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参加学校的创新实践项目;举行家长科学大课堂,鼓励家长关注并积极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如家长可以担任项目导师或志愿者,并与学生合作完成科技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设备和专业技术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微信图片_20230625215528.jpg

二、资源“没有围墙”,形成全科整合培养体系

学校根据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目标,以课程为依托,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科技课程构建,分学段、分类型确定内容序列,实行纵向衔接、横向关联、螺旋上升的培养机制。

落实国家科技课程,保障创新素养培育基本要求。学校整体研究1-9年级的国家科技类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纵向梳理,依次列出各个学科不同年级施教侧重点,形成科技类课程施教内容图谱,并纵向归纳出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科技类课程需要落实的392个实验活动名目,另配套相适应的探究实验120个,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确保国家科技类课程对创新素养培育的要求落实到位。

开设科技校本课程,关注创新素养培育的个性化。结合国家要求、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学校将优势项目“发明创造”“航模”“机器人”“3D打印”等,提炼成12门特色科技校本课程。学期之初,学校将科技类校本课程编入开课计划,由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开学后走班上课,同时,提供科技校本课程的网上自主学习空间,确保每一名喜爱科技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学习支持,有效激发学生的科技潜能。

去年,学校发挥科技教育的优势,组织辅导员开发30节科技网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网络课程。中国科协网、山东科技网、学习强国等平台予以转载,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研发学科融合课程,增强创新素养培育的综合性。学校分析不同学科内容,跨越学科界限,提炼了30个科技类主题融合课程,形成了科技课程项目化学习路径,即“组队—选题—猜想—实践—验证—评价”,并以校园科技节为平台,通过主题融合课程,为学生学习科技提供机会。每届科技节既有面向低年级的航模比赛、七巧板比赛,也有面向中年级的图形化编程、小实验家探究活动和面向高年级的发明创造、小院士论文研究、机器人等项目;既有面向长久关注科技学习学生的头脑创新思维训练,也有面向兴趣浓厚学生的机器人社团、人工智能项目。

比如,科学校本课程《发明与创造》,促进了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自我突破,通过思考、质疑、设计、实践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好奇心、想象力、实践技能以及抗挫折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2022年8月,该课程入围山东省小学校本课程优秀案例。

高天宇同学观察到,老师在使用地球仪时,由于其表面密布经纬网络、各国区域、地形地貌等图形文字,标识细小且难以辨认观察,加上室内光线较暗,导致大家看不清地球仪上的标识,影响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她把这一问题在发明课上告诉了老师,老师鼓励并启发她去创新改进。在征求同学和老师们的意见之后,她反复设计、多次修改,最后用放大镜、小滑轮、小灯泡、电池盒等物品完成了创意模型,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实现了从任意角度都可以很清晰地观看地球仪,解决了看不清楚的问题。最终,该作品在中国少年科学院组织的“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答辩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高天宇同学也因此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微信图片_20230625215516.jpg

三、学段没有“围墙”,探索全程贯通培养机制

学校激发每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既重视培优,也重视普及,并扩展到联盟学校,甚至于社区,大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人人都可以创新”的认知,学校立足九年一贯制实际,从“激发科学兴趣—培养问题意识—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选点突破,逐步推进,探究创新素养培育的普惠路径。

竞赛撬动,高段先行。学校集中优秀师资,以参加DI头脑创新思维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为目标,对选拔出来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为全体学生树起标杆。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参加机器人、发明创造、创意大赛等国际竞赛,共有上百人次获国际大奖。

贯通三年,初中普及。学校重构初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实验教学,将科技教育融入学科教学,面向初中实施科技校本走班。同时,魔方比赛、鸡蛋撞地球、创意小达人、扑克牌叠高、风能利用等科学项目的全面普及,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创新素养。

以大带小,小初衔接。通过以大带小,组织五六年级学生体验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实验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事物;开设小院士和小实验家、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低年级通过参观科技场馆、观看科技电影、制作科幻画等,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育创新素养的种子。

全员参加,全程贯通。面向全体,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调整内容和区分难度,打造科技教育进阶课程,通过分阶段、有目标、递进式的科技实践活动,实现对1-9年级的全程覆盖,让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科技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对具体科技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能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

有效的贯通培养,让学生在各个阶段都有所收获,并随着项目的进阶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去美国参加全球DI大赛为例,在国内选拔代表队时,我校学生在阐释问题解决方案方面创意独特、构思巧妙、表达清晰,获得了评委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初出茅庐即获全球第15名的战绩后,时任市长发来贺信,勉励学校并希望教育部门一起继续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积极培育沂蒙优才,打造科技教育的沂蒙高地。

学校多年的科学教育探索与实践,打破了时空界限,融合了课程资源,实现了科技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扩大了学校办学影响。

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达2000余人次,上百名学生申请国家专利,60多篇学生论文在《发明与创新》等刊物发表。学校被评为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领航学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国际发明特色学校等,办学经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