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德育实效
——临沂市“问题导向德育课程”主题项目行动研究
(晓峰段供稿)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构对学生更具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德育课程体系,galaxy银河官网深入推进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切实立德树人。
【提出背景】
近两年来,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切实解决中学生道德形成中突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临沂市教育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发展理念,在全市启动实施了“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建设工程,成功研发了孝道、诚信、感恩等15个专题“问题导向”德育实验品和精品视频课程。
各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与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这一地方课程,创新思路措施,加强“问题导向”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推进地方课程校本化的深入实施,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现状与趋势分析】
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坚持问题导向思维,运用“一线工作法”,对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制度等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这一创新案例填补了全国德育教学改革的空白。
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倡导教师对德育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从被动实施转变为积极开发,对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等不断进行探讨并加以改造,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理论支撑】
(一)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五个基本成分选择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实现发现性学习。
(四)有效教学理论。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
【核心内容界定】
创造性实施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探索有效策略。
(一)明确学校对课程的整体规划。结合学校发展特色,为“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找准契合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调动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积极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课程实施的个性化程度。
(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二次开发”。在学校德育的具体情境中,在地方课程的框架之内进行校本化改造,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使学生真正达成地方课程的德育目标,对地方课程进行灵活处理。
(三)促进德育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开展。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校本化处理,纳入了校本课程序列。
【研究目标】
推进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深入开展,改进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德育效果,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创新德育模式,建构对学生更具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德育课程体系。推进学校的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德育课堂的价值追求是:自主、合作、探究;民主、开放、生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思维灵动。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由“老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构建“以德育人、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德育模式。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一)创新德育方法,加强德育实效
精选选择、合理利用视频资源,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课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内容,有效提高德育课堂的质量和效果。遵循学校课改精神,深入推动“灵动课堂”品牌创建活动,建构“有灵魂、有灵性、有灵气,情绪高涨、智力振奋、思维灵动”的课堂。
(二)创新学习方法,落实立德树人
学生观看主题视频——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展示讨论内容及结论——教师总结明确观点及认识——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课程思路(教学环节)推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深入开展,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运作模式。实验过程中,教师深入研究小组划分、职责界定、文化构建、小组评价等工作,讨论研究小组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小组成员培训、小组评价等引领性工作,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真正成长,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三)创新德育管理,完善德育体系
在“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实验过程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思品教师专业素养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提升,各学科教师加强德育渗透功能。完善学校以政教处工作为经、以学科德育为纬的德育方式,构建“以德育人、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实施学段、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教育的格局,形成“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德育模式。
【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1月—2月)
成立核心领导小组、项目工作小组,负责课题研讨、课程资源开发、案例设计、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进行动员和培训。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成员分工,制订实施研究的具体计划。
(二)初步实验阶段(2016年3月—6月)
确定主题,讨论分工。就感恩、爱国、法制、诚信、责任等15个专题进行专题教育。老师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实验课题,在七、八年级安排班会、思品课、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时间进行实验。
(三)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7月—12月)
实现课程的二次开发。确定课程编写思路,编制校本课程。每个专题内容包括四部分:视频、教师执教材料、德育实践活动设计。要求详细、具体,可行性强,学生、家长全员参与,加强德育实效。
(三)结题阶段(2017年1月—6月)
总结提升,展示成果。录课,制作成音像,编写文本材料,汇总课改成果,形成校本课程。
对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进行系统总结,发表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集中展示各项研究成果,做好结题验收工作,进行课题的鉴定与结题工作。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广泛调研,聚焦青少年成长中典型性的思想道德问题,研究一线教师在二次开发中的新成果,总结、筛选出新经验、新方法,结合本校实践,积极探索合理、科学、高效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校本化实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提高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4.经验总结法。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谈谈学习心得、交流论文、介绍经验等,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实验成果。
5.案例研究法。对部分学生或班级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对德育实施的实效性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可行性分析及保证措施】
学校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课程提供宏观指导和外部支持,教师对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为学校层面的课程决策、课程规划提供依据。
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德育专题教育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安排课时,组织检查、落实。优秀授课教师颁发示范课证书。
2.经费保障。按照课程开发费用、教师培训费用等由学校确定专项经费。
3.师资保障。各学段在深入宣传动员基础上,选拔志愿者,组建项目课题组。核心组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全员培训。
【预期研究成果】
1.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7月—12月):实现课程的二次开发,着手编写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德育实效。
2.结题阶段(2017年1月—6月):制作音像、文本材料,汇总课改成果,形成校本课程。
3.发表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任重而道远,galaxy银河官网正走在德育工作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将胸怀教育理念,肩负课改使命,不断开拓创新,构建高效和谐课堂,全面提升德育质量,为创办有教育理想、有办学品位、有学校特色、有美好未来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而努力!